没吃的时候蛇肉都吃
谁敢吃蛇肉?许多人一听到蛇就有点恶心、恐惧。如果见到一条毒蛇就会远远地躲开。蛇除了苗条的“蛇腰”让女人羡慕,其它没有什么好印象。
我认识蛇是在少年放牛时,当时放牛不是随便放的,有圈地的,界限分明。路边、小道、小溪、坟地、竹山放牛,春天的竹山也不许放牛,等待春笋破土才能放,山林绝对不许牛进去。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山里的一根草都受到“法律”保护,谁要是割了别人山里的一根草就要受到护林员的惩罚,惩罚的手段一般都是罚“工分”。放牛也一样,在山脚的小道上放牛,牛头能伸及的地方可以吃几口嫩草。如果将牛放在山中吃草就要罚“工分”。说是放牛其实就是把牛从牛棚里放出来,在没有嫩草和鲜草的地方兜一圈。然后,放牛娃在梯田的墙上割几把鲜草带回家,当做牛的夜宵。那年代人都饿着肚子过日子,牛也是。
一次在坟地放牛,坟地的四周都是山和庄稼,只有一条小道直通坟地。坟地分坟背、坟坛、坟框、坟地两边留有很多的空地,一个坟地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好几层,有十几个坟孔。每一对坟墓与坟墓之间都种树,树下、坟坛、坟背都长满草,在坟地放牛有树荫凉快。那时放牛不是一个人的,一般都有三四个人一起放,牛都是生产队的,每个生产队都有一头至两头牛,一个村有十五个生产队。放牛也挺有趣的,人多可以安排一些活动。一个人就可以守护几头牛,就是牛仔不好约束,常常东蹦西跳的,经常踩踏庄稼。也只有牛仔子吃了庄稼和跑到山上吃草不受罚。不过我们还是尽量不让牛仔闯进山林和庄稼地,吃了庄稼和草以后,护林员没有看到,但他硬说是我们故意的,或是说母牛吃的,我们就有口莫辩,也会遭到处罚。
牛仔跑出了坟地去了山林,我赶紧去赶牛仔回来。此刻草丛中一阵“嗖嗖”的声响,我看见一条长长的蛇,有花纹的,头上写着一个“王”字。人们对这类蛇不是很怕,给他取名叫“草花蛇”很温顺,不伤害人,遇到人很自觉地离开,从不向人进攻。但我还是很怕它,看见它就喊“救命”,周围的人听说有蛇都赶过来。那时间山园里到处是人,所有的人依靠庄稼生活,没有人出外地赚钱的,如果有人经商就说是“投机倒把”“走资本主义道路”每天受到批斗。所以,从小孩到老人,男男女女都每天在山园里忙这忙那,一刻不得闲过。所有的人困在家乡以阶级斗争为纲,地主都被整得得服服帖帖,像温顺的绵羊。地主没得斗就无产者跟无产者斗。为了一把草而吵架,为了一点田水而打架,为了鸡鸭啄食而殴斗,为了孩子偷一个桃子而全家出动斗争。有时候出人命也是细节的争斗引起,比如黄瓜抹上农药,馋嘴的孩子偷食中毒,两家拿刀子拼命,结果出了人命。
一个地方所有的人都呆在家乡,地皮都被吃光,草根、树皮都被吃光。饿死的人不少,冻死的人也不少,病死的人更多。当时,山上所有的动物都被人猎捕。蛇也算是山珍,遇到蛇,年轻人像是遇到美味佳肴。想当年,老鼠肉也成了食谱,老鼠也被人吃得不敢出没,不敢繁衍,不敢偷吃。其实,人没有什么可吃的,只要是能填肚子的东西都拿来吃。
我第一次见得的蛇很不幸。我喊救命,它拼命地逃。等年轻人赶到的时候,蛇逃到坟洞里,但尾巴还留在外边。一个年轻人很胆大,将蛇的尾巴捏住,使出爆发力,狠狠往外一拉,蛇被拉出来抛出十几米远,笔直地躺着一动不动。这条三米长,刀把粗,很温顺的蛇就这样被年轻人当做一次聚餐的高档次的食谱。我虽是发现者,但孩子没有资格也没有福气享受蛇肉。其实,我也不敢吃,蛇是很会记仇的动物,报复心很重的团体,印度人把蛇奉为神灵,视为图腾。我对蛇背着良心债,出卖了潜逃的蛇,惶惶不可终日。
时隔多年,一切都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淡忘。在酒店说是一道“龙虎斗”的菜,吃了美味无穷,鲜美可口。听了之后反复作呕,原来是猫肉和蛇肉。听说猫肉吃了会有狐臭,蛇肉吃了会生痨疮。美女都不敢动筷子,男人充当英雄,过后都在心里暗暗后悔。其实,蛇类也受人类保护的,蛇要守护森林,给森林一个完美的生物链。吃蛇肉就是吃野生动物,就是破坏生物链。蛇肉不敢吃是好事,信奉佛门的信徒更是不许吃蛇肉。尤其是野生动物身上的寄生虫很难死,人吃了生出什么病来是无法估计的,吃多了野生动物的人一般都不是长命的。吃蛇肉的人,得怪病后,都后悔以前不懂事,不该在没有吃的时候蛇肉也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