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压力和对未来的焦虑催生了父母对子女的――“焦虑派遣”

2012-02-22 11:32 | 文/华春 | 2923次阅读 | 相关文章

2012年元旦过了好多天了,春节也就要到了,时间过得真快呀,自己一晃过了知天命的年龄了,自己还觉得有点恍惚呢,好似不敢相信这个事实似的。再看自己的鬓发隐隐约约的冒出几根白发,虽不多却十分扎眼;再看自己那眼袋尽显,额头皱纹密布,加之抑郁更年,深感岁月不饶人,想想还有一滩子事需要办,内心感到一阵紧迫与焦虑。

自国家恢复高考和自主择业后,家长把自己感受到的生存压力和焦虑逐步向孩子身上转嫁,有人称之为“焦虑派遣”。现在的父母和孩子都让高考与就业给绑架了,高考分数催眠了绝大多数的成年人,高分、好学校几乎是父母盼望子女走出来的唯一捷径。你努力了考好了就等于成功了的直线性因果关系直截了当的传达给父母与孩子,有多少父母焦虑孩子的学习成绩夜不成眠,又多少父母为孩子的就业一筹莫展。女儿从小学到大学、从大学到留学,一直顺风顺水,爸一直觉得女儿太顺也许并非好事,一位哲人说得好,人经历过生活磨砺才能感受到幸福的滋味,人倍受挫折才能感到成功的喜悦。留学两年爸去英国看你时爸就隐隐约约感觉到你没有做好回国应对意外情况的思想准备,那时你那童心拥抱世界般的单纯,让爸爸对你的未来很是担心。回国后都市的落寞与孤单,半年多的就业拉锯,工作后的不顺心与不如意,真正感受到了与狼共舞,尔虞讹诈,物竞天泽,适者生存的严酷,没有留学硕士的光环与西方教育体制的优越调动了你内在的潜质,很难从短时间内把文化素养,行事理念,处事果敢融会贯通,人也臻于成熟;磨砺是人最好的老师,它使你坚强,使你不畏艰难,有句格言是:上帝也是看实力的,当关上这扇门时,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

儿子的高考分数经网上查询后爸就像得了一场大病,多少天萎靡不振的样子让好多同事朋友担心备至,好多同事朋友家人都说你已经尽心了,儿孙自有儿孙福,撒急有什么用。子女有时在父母的压力下无处发泄也想偏颇了,什么父母就是为了面子,为了自己的面子而在乎别人的看法;那时爸抑郁的好像也馄饨了,不知该如何是好了,满腹愁肠的想回老家散散心时,可在回老家的路上遇到高中时班里人高马大,整天趾高气扬经常欺负同学的班长时,已完全是农夫模样的他在自己人模人样的开着私家好车面前那一脸的尴尬,并可怜兮兮的哀求:能否给两个都在家待业孩子找份工作时的无奈所震撼;在老家门前见到自小就是要好朋友,现推着独轮车与高他一头的儿子沿街一起卖猪肉的儿时伙伴那手足无措,呓语喃喃的不知说啥好的表情,自己感到一阵悲凉。这些落魄的同学当时都是家庭条件特好,他们又都比爸聪明,学习都比爸强,他们都是没吃过苦,生性倔强、心高气傲,意气用事,为学习和老师、父母赌气较劲,现在不仅仅是见同学的这份尴尬,而是背负着巨大的精神和生活压力。年少轻狂,看不远、逆反、不成熟爸自己也曾有过,爸就为了家中拿不出三十元的报考费、辅导费和资料费,竞赌气弃考,一时的冲动使自己一生与大学无缘,造成了自己一生的憾事,半生的悔恨。鸿飞若按高考的成绩填报志愿,三年下来结果连想都不用想,在就业、婚姻等闹心闹肺的事上都会不请自来的找上门来。儿子一时没明白,当父亲的不能看不透,由着孩子的性子就那样了,爱咋咋着了,那是父亲的失职,那是对孩子和家庭的不负责任。国有大政方针,可长治久安;家有长远规划,可兴家兴业。在儿子步入名校就读后我们父子都松了一口气,压力稍微释放了一点,七尺男儿应知耻者勇。本家叔伯兄弟高考落榜后,爸给联系在县一中复读缴费时背一尼龙袋子父亲做小买卖收的块票毛票刚够缴两千元钱学费时,哽咽着对你们的叔伯大爷春录咬牙说的话:爸,我会对得起这些钱的。一年拼了命的复读终于考上了青岛化工学院。儿子具备了翻本的基础和条件,也会证明自己是最棒的那样,让同学、老师、家人、给你盖棺定论评语所谓老师看看,我就是我,让父母多少年压抑的心也舒张一下。可当爸送女儿回英国在北京看到儿子的学习状态,老师委婉的话语让爸焦虑再次升温,让爸的焦虑情绪在北京再次失控。更让爸不能释怀的是,三年下来最关键的时候儿子却中途改变了走向,有可能是为了给父母省下一些血汗钱而作的无奈之举。离开一线城市回到地方那就业压力象山一样压上上我们,爸的焦虑再次膨胀,情绪再次失控,为父母省了钱很可能使自己又回到了原点,要是用宝贵的青春换来的学习资源又浪费了,高额的投入零回报那才是最大的悲哀。爸觉得关键时刻再不能走弯路了,我们已经没有下一次,爸想,带着为了明天的动力出国,带着全家人的重托出国,带着振兴家族的重任出国,多大的困难也会克服,多大的压力也会顶住,爸想一定会圆满的,一定会走出来的的,留学或工作经历那是一笔你享用不尽的个人财富。那时爸已经垂垂老唉,再也不会管你们了,再也管不了你们了。

2012.01.09

评论

  •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我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