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的时候,听见花开的声音
我觉得我是离不开写字的了。就算我很久很久没有写字。回到家里我开始过上一种幸福的生活。我可以在早晨睡懒觉,躺在床上吹这电风扇,窗帘微微飘动起来,就是这样也会让我心情很好。我看着床边书柜里整齐地放着我喜欢的书,觉得很满足。有时候我站在阳台上望向远方,那是林立的高楼和宽敞的大道,以及处在11楼自然而然的优越感。有风,和清新的空气。这座城市给我刻骨铭心的温暖。有时候骑着自行车到外面闲逛,因为川流不息的车皱眉,也因为貌似远行的成就感自在。晚上关在房间里吹风扇,静静地看书。嘀嘀的短信提示声频繁起来,有老同学,也有好朋友。觉得有自己喜欢的东西,也有关心自己的人,这样也足够了的。所以在沉静的夜里安稳地睡着了。我把我越来越平静而收敛的内心归功于这个干净的城市,书柜里的书和我趋于正常不再偏激的文字。 我开始准时地喝牛奶,看以前写的东西被自己感动,并且努力做到和所有从小养尊处优的小孩一样理直气壮地幸福。我的记忆力实在不怎么好。当然这和我30分钟背一篇800字的课文是没有冲突的,学习往往激发出人的潜能。所以就算我再怎么喜欢小四,我也会忘记我也会忘记看过的他写的书。比如忘记《幻城》的内容,忘记《夏至未至》的情节,忘记《左手倒影,右手年华》的句子。这都是我最喜欢的书,可是我都忘记了。我不能像尘尘一样记得每一本里的文字,我只会遗忘,直到我只记得它给我带来的感动,温暖,共鸣。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如果我不记得你的生日甚至名字都不能代表我不喜欢你。也说明我会重复地,一次又一次地读那些书,一次又一次被感动。并且每一次感觉都不一样。我喜欢这种感觉。当我再度翻阅《爱与痛的边缘》,我想起了为什么尘尘说看到天空想起了郭敬明,我的神经一天天被激活似的,想起很多记忆里的小四。那个挣扎在高考线上孤独而忧伤的孩子,那个和朋友们一起喝着西瓜冰笑得纯粹的孩子,那个仰望天空的寂寞的孩子。让我想起了我是如何地喜欢他。小四说,我明白我是再也回不到17岁的时候了,我也不想回去,我的17岁就在我自己和现实的共同作用下永远过去了。但是我很怀念他。小四说,我也很想回到每天喝着一块钱的西瓜冰笑得幸福的时候,但是永远回不去了,在这个社会上你才知道,有时候人的物质也是一种无奈。小四说我明白你对这个的巨大失望,因为,我也一样。你看,现实就是这样,可以成就一个人的事业,却会让你永远失去另外一些东西,无可奈何。我想到终有一天也许我也会被这个世界毁了,那时候我该怎么办呢?当我静下来的时候,我该如何安慰自己?我这么想着,看到了书柜里我那几本厚厚的日记和散文本,还有用纸写的小说。 它们大多被我没有耐心地写了一半或者三分之二,但是至少看上去数量相当可观。 它们记录了我学会书写以来的人生。 所以,也将继续记录下去。 不得不承认有些东西过去了是回不来的。我觉得我写过一些我现在难以超越的东西。那些文字到现在还刺激着我敏锐的神经,让我有些心疼那个独自成长的小孩。但是我也一样,我不愿意回到过去了。尽管我也很怀念他。但是我已经不再暴躁地大吼大叫,歇斯底里,让那伤口一而再地伤害我自己,也伤害我爱的爱我的人。人总会长大的。 也总会明白行走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的辛酸与艰难。 把苦痛和那些文字埋葬在过去吧。我一页一页地翻看我的散文本,我觉得我至少又把自己感动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小四。我不会忘记我亲爱的小孩是如何地慢慢长大,变得优秀,变得聪明,变得沉默。看着他从一个在教室的角落胆怯而自卑地看着窗外的小孩学会了自信和勇敢。 他拖着长长的书包带走在黄昏中空无一人的学校里,肩上压着无数希望的目光和激烈的竞争。想到这里我停了一下,我觉得我应该狠狠地奖励自己一下,大概我五年级以前老师从来没有人会想到,这个一直到四年级还在班里默默无闻的笨小孩会一鸣惊人吧,就像鸣人。我已经不再需要那些尖锐凌厉的字句了。它们被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冲击得七零八落。 因为。我希望自己不再是那个活得悲观而没有安全感的小孩。 有需要我勇敢的时候,有需要我保护的人。耀眼的阳光散落在地面上,我看见我的影子忠诚地追逐着我,还有我的文字,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