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光下

2010-06-28 16:01 | 文/Troy640 | 1951次阅读 | 相关文章

我已经不记得我上一次点燃一根蜡烛是在什么时候了,而现在,我眼前正闪烁着金黄色的烛光,寝室内的昏暗被蜡烛的微光撑出一小片光明,像圆圆的伞一样罩住了我。

一个人,一缕光,就等同于一个世界。

也已经不记得我上一次在这样的静夜里沉思是在什么时候了,在这样的烛光下,懒懒躺在一边的手表虽然坏了,却依然清晰地走出一步步的嘀哒嘀哒声,虽然单调但却沁人心脾。时光在夜里缓缓地流淌着,流淌着,又似乎凝滞于我此刻的情怀,没有人和我交流什么,但我感到了和自然的对话,轻松而自如,我似乎在这片烛光里嗅到了夜的呼吸。

又停电了,而且据说还会持续一两天,看来又得忍受几天没电的生活了。不知道为什么,南区老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不是停电就是断水,要么就是下大雨时出现的“喷泉”奇观,或者就是水漫蛟桥南区的“绮丽壮景”。

一只蚊子悄悄飞过来,围烛起舞,而且并没有要攻击我的意思。我猜,这是一只公蚊子,一只可怜的公蚊子,一只被冻坏了的公蚊子,被正在冬眠的母蚊子赶出来了,要不然怎么会傻到在这么冷的天悠闲地出来散步?

也不知道哪儿来的一阵微风,本就有些微弱的烛光摇曳着,摇曳着,然后在我以为快要湮灭的那一刹那又忽然恢复到最初的平静状态,若无其事般安静地燃烧着,好像从来没发生过什么似的,依旧安分地释放着金黄色的光芒。霎那间,我似乎感受到了有如佛光普照般的静谧、清馨,可惜我不懂佛,也不懂禅,所以也就不懂这样的感觉意味着什么。虽然手有些冷,却还是能感受到温柔的烛光洒在手指手背那股洋流,暖暖的,暖得又有些痒了。

当然,停电的日子是挺难熬的,甚至我们都不得不质疑一下,在电流这个好东西被奥斯特发现之前的古代人们是怎么度过那些现在看起来是那么无聊那么平淡的日子。寝室里,走廊里,躁动的音符甚嚣尘上,同学们鬼哭狼嚎般的嚷嚷着,咒骂着,借以发泄心中积蓄已久的种种不满与忿恨。

对我来说,虽也有些不满情绪,毕竟我们都已经习惯了有电的生活,这种没电的生活确实有太多的不方便,可是除了不满,我想我也只能接受事实,权当是体验生活也不错啊。事实上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我倒是挺喜欢停电时候的夜晚,喜欢那种安静的感觉,除了安静还是安静,到处都是那么的安静,有如太平盛世般的万籁俱寂,没有了往日的喧嚣吵闹,一切都沉寂在宁静安详的夜幕之中,恍若隔世,一眼万年。

记得以前小时候,因为家住在镇上,水电站的设备比较差供电能力不强,所以停电算是比较正常的事,尤其是在夏天,只要稍微有些暴雨雷电什么的就会立马拉闸停电。所以呢,夏天的晚上一停电我们一家人就坐在门口,对着满天星光,一边乘凉看星星,一边听着爸爸妈妈讲着他们以前的故事,然后就是对我们姐弟的叮咛嘱咐苦口婆心谆谆教导,虽然当时觉得挺烦,因为还小,然而现在回想起来,却感觉那些逝去的岁月是那么的珍贵,只是现在,已经成为了镜花水月般的奢望。

初中的时候,晚上是要到学校上晚自习的,停电的时候算是比较热闹的时候了,因为一停电,我们就能休息一会儿了,就能暂时把课本作业什么的都撇在一旁,然后就是“走街串巷”地往来于教室之间。有些人伏在阳台围栏上看着夜空想着心事,有些人则三五成群地凑在一起聊着侃着,还有些人呢跑到操场上散步的散步,打球的打球,伴着微弱的星光与月光。当然,也还有那么一些人仍旧一如既往的坐在那儿挑“灯”夜读,置身事外。

可是,有谁知道我在做什么呢?

当然,上面说的都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晚自习的时候没有老师坐镇,要是有的话,就没有人敢这么放肆了。所以呢,初中生活留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画面是,整个教室,甚至整栋教学楼,都有烛光在闪烁着,跳跃着,墙上映着一个个晃动的光影,每片烛光面前都有一张可爱的脸庞,烛光虽弱却仍可清晰地看到他们脸上的坚毅。

一班人,一束光,就等同于一个世界。

到了高中,我已经远离家乡,一个人漂泊在陌生的环境中,开始了我的异乡求学生涯。那以后,停电的时候就越来越少了,可以说基本就没有停过了。

不知不觉,眼前的蜡烛已被贪婪的焰火慢慢啃食殆尽,只剩下那么短短的一截了,蜡烛下的漫笔,慢慢使我眼睛发酸,看来“秉烛夜读”“挑灯看书”都注定是一件只属于过去文人豪侠们的诗意行为,而我,还是就此作罢了吧。

于是就吹熄了本就已经快要燃尽的蜡烛,想起一篇文章,前几天在图书馆看到的,是谁写的我忘了,只记得文章里写道:她说喜欢停电,他问为什么,因为那天她捧着蜡烛走路,他说,她像天使。

那种安静,那种小心,那种圣洁,纤尘不染……

【本文写于2009年12月7日停电之夜】

评论

  •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我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