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小道

2015-05-14 13:05 | 文/刘平平 | 1101次阅读 | 相关文章

在夏季里,在黄昏来临的时候,我沿着乡间的村道慢慢行走。

村道很是热闹,因为忙作的人们已经陆续从田地里回来了,开始在自家门口收拾收割回来的小麦或者蚕豆或者其它什么。有的在拿着簸箕,轻轻地抖动,迎着风过滤已经晒干的枸杞;有的用木质的锤子敲打捡拾回来的麦穗,然后把小麦的籽子分出来;有的在维修拉运货物的三轮车,查看油箱或者其它部件,以免明天干活时掉链子。有小孩的声音响亮的来回震荡,小孩子们手里拿着酸涩的苹果,来来回回地追逐着,边吃边喊,脸上的汗珠流进了嘴里,他们吧嗒一下嘴角,就就着咀嚼的水果咽进了肚里。老人们端着饭碗,细细的嚼咽着,好像在品尝过去的往事里一些甜甜的味道或者苦苦的心酸。村道里很少见到年轻一点的村民,他们都在某个城市的某一个地方辛苦打拼,为实现存在心底里的简单的梦想而奋斗。

村道全是用水泥铺成的,可以说是水泥路吧,很整齐也很平整。每家每户出门,跨出大门就是直溜溜的水泥路,不论是步行的,或是拉运货物的,都没有了磕绊的畏忌,哼着小曲走向了通往目标的地方。村道的变迁,改变了许多人和许多事,更改变了人们出行的意识和方向。

村道还装上了路灯,远远看去,村道不像是村道,很像是城市的某一个微型街道,白色的立杆,灯罩是浅蓝色的,连接灯罩的臂杆呈弯曲的弧形,给人一种线条的优美感。村道的路灯往往开的比较早,人们在晚饭后就又开始干活了,把收割回来的麦子倒在地上,让风吹或者让太阳晒;晒好的枸杞用筛子再过一遍,保证枸杞的干净和质量;干完活的人坐在自家门口,在灯光的照亮下,和对门的邻居闲聊着,时不时拍打一下落在身上的蚊子……村道的灯关的也早,因为人们第二天还要早早出去农忙,差不多在晚上十点左右就睡觉了。

村道没有死角,好像从哪里都可以进去或者出去,这就极大地方便了农作的村民。从这个方向可以去稻田里灌水、拔草;从那个方向可以去玉米地里洒药、施肥或者去枸杞地里摘枸杞;还可以从另一个方向去小卖部,购买油盐酱醋和其它副食品;还可以从其它方向去邻居家串门子。村道就像一间没有窗户和门的房间,人们自由的出入,自由的相见,自由的生活,甚至是自由的想象。

村道里没有了母鸡啄食、牛羊眸叫、狗儿赛跑的场景了,自从村道统一规划并铺上水泥路后,村道就一直很干净,有人专门打扫卫生和清理不该堆放的堆积物,更不允许有牲口留下的脏物或者其它不干净的东西。没有了熟悉的回忆,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心里突然间有一种空空的感觉,在我心里面藏着的那幅画里,少了一种气息。但细细想来,这种气息是可以得到的,只要心里想着,这种气息自然就回来了。

村道在夜里很静,很黑,没有喧闹的声音,只有夜空的星星和月亮在眨巴着眼睛,温柔的注视着整个村庄。偶尔听到玉米地里玉米叶子被风吹动的声音,就感觉很舒服很好听,估计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在这样的意境里都已经睡着了吧。

评论

  •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我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