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行记
2013年8月14日
去年暑假就开始酝酿的自驾游终于成行了。我们都想看草原,于是选择了离我们最近的阿坝州。那里的松潘、红原、若尔盖除了有美丽的大草原,还有高原湿地,称得上是人间天堂。8月14日早上9点我们开着一辆借来的越野车从北川新县城出发,经北川的禹里乡、墩上乡入茂县,到松潘,直奔红原。这条线路比九环线近一百多公里,但是因为今年7月和8月的暴雨,致使这条省道302损毁严重,所以越野车是最佳出行工具。七年前去九寨沟走的是九环线,地震后走这条线路回家时却无心欣赏风景,这次一定要弥补遗憾,用心感受茶马古道的历史神韵。汽车过了禹里乡就进入了墩上乡,立即能感受到行路的艰难。省道302在暴雨的蹂躏中变得体无完肤,几乎找不到稍长一点的好路段。地基下沉,路面裂缝只能算这条路受的轻伤,有的地方因为路基沉降路面扭曲,车子只能在上面摇来摆去地跳舞,很多地方的路被滑坡的山体冲得不知去向。虽然暴雨已经过去很久,但触目惊心的疮痍还在述说着北川关内遭受的超越地震的灾难。开始翻土地岭了,道路开始正常了,可是沿途的山却和北川境内的山不同,山上黄黄的泥土上稀稀疏疏长着一点矮小的杂草,一座座高高的山像极了光秃秃的头,看着觉得很怪异,茂县境内的山大多都是这样怪异。以前翻土地很危险,山高,坡陡,易结冰,最主要的就是山上没有一棵树,光秃秃的,毫无安全感。现在的土地岭有了隧道,行到半山腰就从隧道经过,再也不用提心吊胆。地震后的几年,茶马古道的交通条件有了巨大的改善。旧的道路进行了修缮,危险路段要么架桥,要么打隧道。最著名的叠溪海子,原来蜿蜒盘旋的路是从叠溪海子的峭壁上凿出来的,一面是峭壁,一面是深幽碧蓝的海子,车掉下去,不知道十分钟能不能沉到底。地震后经过那里时幸好睡着了,醒来时,已经过了叠溪海子,回头一望,还是惊出了一身汗。这次原本悬着的心放下了,一条隧道的开通把最危险的峭壁绕过了。那条老路就在隧道旁,有人出于好奇驱车去看海子,但我是没有这个胆量的。茂县的花椒、蔬菜和水果很有名,渐渐地能看见成片的花椒林。现在正是花椒收获的季节,远远的就能看见满树诱人的红色,回来的时候一定不能错过购买的好机会。
向松潘进发的途中,路两旁的绿意多了起来,有玉米、青稞、土豆,全是用地膜种植,它们用自己翠绿的衣装和健壮的身体向人们宣示着土地的肥沃。松潘是一个古城 ,古代称之为松洲, 是内地与西羌吐蕃茶马互市的集散地,有“高原古城”之称,已有2300多年历史。我的老家与松潘县的白羊乡是不分彼此的近邻,加之去九寨、黄龙旅游时在松潘县城逗留过,所以对松潘不仅仅是熟悉,还有种回家的新切感,这种感觉让我在进入松潘后分外兴奋。宽敞、平整的道路和路两旁干净、整洁、鲜花怒放的农家院落,向过往的路人展示着这里的幸福,充满浓郁藏族风情的建筑又在提醒你这里与其他地方有别。路边随时会出现粗壮、高大的古树。粗壮得需四五个人牵手才能合围,高大得你想抬头望它得付出把帽子掉在地上的代价。开始时,你也许会对这些古树惊叹不已,渐渐地你就会归于平静,因为实在太多了,你还在惊叹时,又出现一棵更高大的,让你无暇惊叹了。一棵棵古树见证了茶马古道的沧桑岁月,这些古树是茶马古道上背夫和马夫灵魂的化身。一棵古树下,坐着几个马夫,就着冰冷的岷江水啃着硬邦邦的玉米馍,比他们生命还珍贵的马儿在不远处吃草;另一颗古树下,几个背夫正拄着拐杖,摸着满脸的汗水,充满希望地盘算着这趟艰辛旅程的收获,不远就到松潘了,他们是幸运的。有的古树下歇着从松潘启程往成都去的背夫,他们的漫漫征程才刚刚开始,不知他们能否顺利到达。还有的古树下,躺着生病的奄奄一息的背夫,古树给了他安全的港湾,也成了他生命的归宿,这样的故事在茶马古道上算不得新鲜。在声声马蹄声中,在来来往往的脚步里,在川流不息的道路上,没有人有闲情去哀伤茶马古道繁荣背后的凄凉,只有古道上的一棵棵树感受到了行走古道的千难万险,并且把它记在了年轮里,世世承载,代代相传。今天,我正行走在古道上,古道已经化身为国道213,直通兰州,上面奔驰的是各种各样的汽车。我亦不需再像当年那样肩挑背驮或者赶马,这次,我是被汽车驮着走茶马古道。我庆幸自己生活在现代,更为生活在这里的藏民们庆幸。
到松潘县城已经下午两点了,找了一家清真餐馆解决午饭问题。也许是因为这家餐馆只卖牦牛肉的缘故,气味很大,我有点受不了。已经过了午饭时间,餐馆已经没食客了,虽然只有我们六个人就餐,但依然一阵好等。屋里坐久了背心上居然感到一阵阵冷,要知道屋外的太阳晒得人不敢睁眼睛,要是不戴太阳镜,眼睛承受不了强烈阳光的刺激。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充分领教了高原太阳的威力,因为高原的太阳,我不得不对高原多了一份敬畏。
午饭后继续北上尕里台,然后向西直奔红原县城。尕里台海拔3850米,一上去便有了明显的高原反应,但我们几个都无大碍。从尕里台到红原虽说是省道,但不亚于国道,甚至比国道行车还舒适。在路上能看见的范围内几乎只有我们一辆车,路面宽敞、平整,汽车行驶在上面感觉不到一丝颠簸。这条路就像一条玉带悠闲地在无垠的高原穿行,行车的过程就变成了参观的过程。8月的草原已经不再是鲜花盛开的美少女,而是成长为成熟、稳重的壮年,已经把一年最美好的时节紧握手中。草尖上结的种子让草原变成了黄色的地毯,草的茎叶上一点并不浓郁的绿意妆点期间,把草原变成了一幅油画,草原是要挑战最杰出的画家。如果远眺的话,是极易上当的,还以为看到的是一片片即将收获的麦田。以为这次来草原看不到花了,正在遗憾的时候,跳出来一片白色的花海,一车人欢呼着停下车,飞奔过去,在草地上站着、蹲着、躺着,摆出各种姿势和草原留影,真切地希望自己也变成草原上的一棵草、一朵花,和草原融为一体。这种白色的小花就像我认识的清明菜开的花,上面布满了白色的绒毛,也许是它为自己准备的一件绒毛大衣。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要开出花,实属不易,向这些可爱的小花致敬。一路走走停停,到了红原县城,已经快八点了,还好出行前做足了功课,顺利找到了一家在当地算好一点的宾馆,花了两百个大洋,可是那牦牛肉的气味太浓,真有点受不了,几乎一夜没眠。
2013年8月15日
红原县城正在改造中,给人乱七八糟的感觉,灰尘很大,在宾馆外的街边等人时,我都不知道该站哪里比较好。街上行走的当地人大多戴着口罩,小小的口罩成了高原生活的必备品,我也赶紧拿出在松潘买的口罩戴上。这糟糕的环境也许预示着我们接下来会遇到不爽。马上我们就在红原县城见证了我们遇到的最贵的稀饭和馒头,三个又不好吃又不好看的袖珍馒头和三个同样又不好吃又不好看的小包子,加六碗所谓的稀饭、两小蝶泡菜,老板居然算了五十七块大洋,然后这位茂县的羌族老乡热情地说我们都是羌族老乡,给五十个大洋就行了。我虽然不精通算数,但也知道被宰了,我是此行的财政部长,依然乖乖地被人宰。要发展旅游,宰客是首先要杜绝的,我只来一次,不要因为小钱破坏了旅游的好心情,当地更不要因为一些小事破坏了自身旅游形象。接下来我们去了红原县城以西两公里的月亮湾。这里不收门票,却要收十个大洋的停车费,车就停在路边大自然的怀抱中,不知道因何还要收停车费。月亮湾非常出名,河水从草地上流过时,不是直直的,而是娇柔地走出两道弯弯的、柔美的弧线,就像两道弯弯的月牙。河水碧蓝碧蓝的,静静地躺在草地上,天空碧蓝碧蓝的,静静的倒映在河水中。只看两道弯月,只看澄明的天空,有种置身世外的感觉。当你收回目光,挪向停车的地方,挪向索道经过的地方,挪向干枯的河床,裸露的泥土是高原的伤疤。人类在开发高原,奴役高原的时候,是否听到高原脆弱的哭泣?我们不忍呆得太久,又向下一个目标黄河九曲第一弯进发。沿路的景致比不远千里奔袭的景点美得自然,美得舒坦。一泻千里全是大草原,成群的牦牛和绵羊悠闲地吃着草,我亲身感受到了“牛羊好似珍珠撒”。草场实行了保护式放牧,一些地方被围起来,禁止放牧,牛羊只能在没有围栏的地方活动。围栏内的牧草长得肥美,草深的地方,绵羊完全可以在里面捉迷藏。随着海拔升高,草原上的花多了,色彩也丰富了,除了之前看见的小白花,还有黄色的蒲公英花、紫色的小花,草是绿色的,太美太美了!如果陶渊明看了,他会说他的《桃花源记》写的就是这里。只可惜李白没来过这里,不然会有更多的诗流传千古。免不了和草原的一翻亲切交流,从心灵到肌肤的交流。我不可能像悠闲地牛羊那样生活在大草原上,但是我对草原的喜爱和眷恋是出自内心的,于是一路上把草原的美丽拍摄下来,带回去永久收藏。
在美景的陪伴下,很快就到了唐克乡,这里离黄河九曲第一弯只有十公里,在一家绵阳人开的餐厅里吃午饭,服务员向我们推荐黄河鳕鱼,六十个大洋一斤,后来在花湖看到很多这种鱼,不管它是不是在黄河里长大的,至少它算得上是原生态的。这种鱼吃起来刺很多,有点像我家乡河里的白鱼,我老公是钓白鱼的高手,所以不觉得所谓的黄河鳕鱼有什么特别,再加之厨师的手艺不敢恭维,只知道吃的是鱼罢了。真所谓“不到黄河心不甘,不吃黄河鱼心不死”,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愿。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能去黄河之源看看它清澈的模样是许多人的夙愿,所以急匆匆吃了午饭就出发了。十公里的路程最多行了一半,就被拦下买门票,票价不便宜,连几岁的小孩都得买全票,这让我明白了世外桃源也是一个对金钱极其渴望的地方。进入景区,建筑随意而凌乱,为了做游客的生意路边窝棚随意搭建,还好一条栈道为游客指引了方向。要想看到黄河九曲第一弯的全貌,需顺着栈道往高处爬。在三千五百米以上的高原爬山是一件费力的事,能听到心咚咚的跳动声,鼻孔里感觉塞满了东西,伴随着针刺般疼痛,喉咙像被灰尘卡住一般疼。我的目标是爬到山顶,又得照顾我的身体,不得不节约体力,闷着头,一股脑儿向上爬,连转身的动作也省略了。快到第二个观景平台了,老公在后边吆喝不爬了,再爬没意思。一伙人都不想前进了,望着山顶,虽心有不甘,但还是服从了大家的意愿,到达第二个观景平台就止步了。一转身,黄河九曲第一弯就在身后。头顶上的天以为辽远的蓝色驻满云朵,大地把最美的黄河水留在了草地上。在草丛中,黄河经历了九曲十八弯终于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流经了千年万年,这会儿,它休息了,静静的卧于草原上,享受着童话般的宁静。原本不想被打扰的母亲河因为它的伟大而受到人们的瞻仰,周围凌乱的环境与安详的母亲河多么不相称。原本打算住一晚看看夕阳下的黄河,这时已没有了心情,也许沿途的风景比这更美丽,至少没有人的参与,于是转战下一处景点花湖。
有了月亮湾和黄河九曲第一弯的经验,对花湖抱着一种平常心态了。沿途的风景真没让人失望,看了快两天了,我们有些习惯了,留影就免了,比较快就到了花湖。花湖是热尔大草原上的一个天然海子。热尔大草原是我国仅次于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第二大草原,也是中国最平坦的湿地草原。花湖经典的时间是在五六月份。虽然错过了花湖最美的季节,但还是能感受到花湖美得不一般,一百零五个大洋花得还是比较值。因为水的缘故,这里的植物、动物得以生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湿地群落,生命和活力在高原并发。 花湖,活在了自己的世外桃源里。这里的每一滴水,每一棵草,每一只动物,圣洁得令我敬仰,我不忍用我凡俗的手污染了它们的圣洁。有人却不懂得尊重,为了自私的拥有花湖的美,或站或躺在花湖茂盛的草丛里照相,草被踩踏得再也站不起来,与周围昂扬的绿草相比格格不入。应该说格格不入的不是花湖被踩踏得无法站立的草,而是不文明的行为。人们索取了花湖的美,也应该爱护它的美,美丽不应该成为被欺凌的理由。
参观结束已经下午五点过一点,为了明天的行程好安排,我们决定回松潘县城住宿,这段距离有近三百公里,对老公来说,任务艰巨。依赖老公娴熟的车技、良好的路况和车况,我们在晚上九点前到达松潘县城,比预定时间提前了二十分钟。昨晚没睡好,今晚找旅馆格外谨慎,运气不错,我们住的花儿商务宾馆价格便宜,才一百五十个大洋,设施齐备,全是新的,关键的一点没有异味,让我很满意。这条街吃的、住的样样都有。吃过晚饭,我们买了现卤制的牦牛肉,五十五一斤,货真价实,味道也不错。一打听,这里的新鲜牦牛肉才卖27、28一斤,可惜我们没时间去买,留下一点遗憾,下次弥补。
2013年8月16日
昨晚就商量好了,到了松潘,必须品尝牛杂汤。在宾馆的斜对面找了一家店,看起来还可以,更令人满意的是这里的牛杂汤熬得很香,里面的内容很多,价格也不贵,小碗十五,大碗二十。小笼包也很好吃。这顿早餐花去一百三十九个大洋,但是吃得很舒服,难得奢侈一回。同行有人没逛过松潘古城,于是顺着这条街往前走,就到了松潘城的正大门,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站在城门外迎接八方来客。在他们的身后是松潘的古城门。古城始建于唐朝,气势恢宏、精美壮观。城门进深有一间房屋那么长,门是拱形的,门洞拱得很高,比一层楼还高。建筑材料全是石头,站在城门里面,感觉像站在石拱桥下。城门里坑坑洼洼的石头尽显岁月的沧桑,可以想见,当初的城门是多门繁忙。作为川西重镇的松潘,被称为西北门户,大量茶叶往北运,马匹、茶叶、五金、百货源源不断地汇聚在松潘城,茶马贸易铸就了古松潘千年的贸易中心和文化中心。古城门车水马龙,昼夜不停息,车辆在石头路面上碾压、踩踏出一道道印辙,一个坑、一个洼上闪烁过多少马蹄、车轮和脚板只有它们自己知道。高大的城门也无法满足繁华松潘的需求,每天忙于贸易的人们摩肩接踵地从城门穿梭而行,实在太拥挤,过往的行人随时都会和城门来次亲密接触,墙壁上的石头在与行人几千年的接触中也变得坑坑洼洼。来去匆匆的行人早已化作影子,而他们无意间留下的痕迹却留在了时光里,供后人瞻仰。松潘自古以来战略地位十分突出,这也一个充满硝烟的战火,唐朝时期,如果没有松赞干布率兵攻打松州,也就不会有文成公主进藏。平静的日子被战马的嘶鸣打破了,城门成了战略通道,战马奋蹄,战士手持武器呐喊着冲向战场。喊杀声响彻高原,震落了云朵。今天,我站在城门里,叫卖声、吆喝声、马蹄声、喊杀声似乎还在我的耳畔回响,它们都真实存在于这座古城。
从历史回到现实,继续完成此行最后一站牟尼沟。牟尼沟离松潘县城很近,有一条专门的道路通往牟尼沟,这条路至少称得上省级道路。车行了大概不到二十分钟就到了牟尼沟游客接待中心,现在的游客接待中心还没有投入使用,所以我们的车可以直接开到景区门口。又过了十多分钟就到了景区,首先看见一个低调而奢华的建筑,居然是卫生间。走进去感受一下,和黄龙、九寨的卫生间设计理念相同,但这还是全新的,绝对够得上五星级标准。我去过包括发达地区的很多著名的景区,没有一处的卫生间能与黄龙、九寨、牟尼沟的相比,马桶或蹲便器上套袋,通过感应自动收袋,是完全可以信奈的干净、卫生。因为我们的时间有限,只能看部分景点,门票是七十个大洋。这里比较有人情味,两个小孩都买的是半票。我们似乎是这里的第一拨游客,寂静的山林隐没了我们几个的身影。事先被告知今年缺水,有几处海子没有水。等走那里一看,原本应该是碧绿澄蓝的海子已经露出了底,海子的皮肤已经皲裂了,正张着巨大的嘴奄奄一息地喘着气。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像这样干枯了的海子,有的大,有的小。水是这里的灵魂,山和树需要水的滋养,失去了水,再美的景也只剩下一张空壳。正在对牟尼沟感到失望时,前面终于看到水了,尽管很少,毕竟有了希望。那是一个很大的海子,但水只有三分之一,可怜地静卧在坑底。由于水没有流动,湖面漂浮着一层浑浊的薄膜,遮盖了湖水本身的碧蓝。有一处薄膜裂开了一道口子,湖水顽强地从缝隙透射出它的碧蓝,与蓝天、白云比美。景区修建有木质的栈道,栈道多数时候穿梭于参天的古树中,每一棵古树大得足以让人瞠目结舌,它们要经历怎样的风风雨雨才能修炼出如此的道行啊,我对每一棵古树满怀崇敬之意。在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中穿行,你会有忘我的感觉,你只当自己也是一棵树,与山为伴,与树为伍。越往前走,水越丰沛,已经能听见淙淙的流水声了。眼前的景象令人惊讶,清澈的山泉水正不紧不慢地流入大大小小的海子里,水救活了海子,水光潋滟,湖边的花、草,水中横卧的树让海子成为了一把把魔镜,变幻出不同的景致。栈道一扭身,弯出了森林,伸进了海子。这个海子很特别,里面长满了一簇簇茂盛的灌木,就像是长在水里的盆景,怎么这么眼熟?原来是九寨沟的盆景滩移民到了这里。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各具特色的海子,难怪牟尼沟又被称作小九寨,它没有辜负人们对它的期许和喜爱。
参观结束快到中午十二点了,接下来就是回家之旅,原路返回。无意间发现路对面的山上有一条印痕,这条印痕与我们现行公路的高度基本一致,我们向前走,它也向前延伸。突然明白,那就是茶马古道,少数民族地区与外界沟通的生命线已成了历史遗迹默默地回忆自己的过去。途中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在茂县买李子和蔬菜。去年朋友送了一盒茂县的李子,又脆、又香、又甜。路边就有很多卖李子的,五六块钱一斤,怕不正宗,决定到县城去买。在一个加油站,看见有人卖西红柿,西红柿个头均匀,颜色很像我买过的十多块钱一斤的小西红柿,据说十几块钱一斤的西红柿是有机的,女儿就爱吃那种。我一看感觉一定很好吃,一问价格才一块钱一斤,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又问一次,卖主以为我不相信她的西红柿是自己种的,指着加油站旁边长势喜人的一块地说她卖的西红柿就是从那块地里摘的。我无限感慨,我们在县城里买的高价东西,在菜农这里居然便宜得没有底,中间巨大的利润被十指不沾泥的人赚取了。希望以后还有人愿意种地。到了茂县买到了心仪的李子后,一路很顺利很顺利地回到了家,圆满完成了此次草原之旅。
(2013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