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鬼》:一道刻在我们内心的伤痕(80年代人必看)

2008-01-11 21:40 | 文/米米的秀 | 2517次阅读 | 相关文章

如果用一条路比喻人生。那么,生活的本质就是无数条相干或者不相干的道路的交错聚合。世界的形成,无非就是在一个适合人类繁衍的空间,大家各走各的路罢了。生命有多长,路就有多长。我们获得生命的时刻,其实就是履行“不停往前走”的使命的开始。童年生活是一条路的开端,随着年岁增长,它被抛在身后越来越遥远的地方,已经长满青草。

但是,当我们真正安静下来回首往事,童年生活仿佛又离自己最近,近到触手可及。尽管触摸到的只是那段渐渐模糊的来路上的一粒沙子或者一个小小的坑洼。我的童年——如果非要说给你听,那么,果真需要认真思考一番了,是啊,到底哪些是值得回忆的呢?也许,也许是一段安静得可以听见自己呼吸的冗长枯燥的午后时光;也许是挂在空中的一个白得耀眼的七月的大太阳;也许又是阴冷的黄昏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雪,雪花缓缓飘落又似乎永远静止在空气中;而我,那时的我又在哪里?一定孤零零坐在冰凉的门槛上,托着腮,安静聆听搁在墙头的半导体收音机里的长篇小说连播。我所能回忆的,也许就是一个缺乏交流的孩子内心无法言喻的孤独。也许,在成长过程的某个特定阶段,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都能体味到或多或少相似的孤独。柳营的小说《树鬼》正是让我们强烈感受到了来自另一个孩子——小女孩阿布内心深处的孤独。 小说的开头,作者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阿布,长得不错。”她,轻灵,秀气,眼神清澈,但是内心却疯长着无边无际的绝望的野草。那种伤感渐渐弥漫开来,于是,《树鬼》在柳营温柔笔触下成为一首凄美的散发着淡淡伤痕气息的散文长诗。“长诗”随着两条线索缓缓行进:一条是由许多碎片串成的女孩阿布的童年生活,另一条是成年后怪僻叛逆的阿布陷入的一场无法言说毫无希望的不伦爱情——她对父亲的朋友林的感情轨迹。两条线索并非毫无瓜葛,我们完全可以认为,后者其实就是阿布对前者的无声报复。好在,最后阿布还是和父母和这个世界达成了和解。这又仿佛一个生命体经历诸多磨难以后的豁然开悟。于是猜想,柳营的意图也许不仅仅为了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显然,透过沉重的肉身探索一个受伤的孤独灵魂,寻找内心深处的神秘,挖掘生命脆弱的本质,这才是她真正美好的愿望。柳营曾经说过,应该“快乐地把生命中既定要发生的事情作为一种必然的、正常的事情来接受。”我想,这正是作家希望看到的许许多多阿布能够采纳的人生态度吧?

评论

  •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我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