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行——草原秋色
◆响沙湾的感觉
“这里的沙子会唱歌”,是包头响沙湾名称的由来。我踏遍响沙湾所有景点,沙子也没有唱歌咧。看来,响沙湾的沙子会唱歌只是个美丽的传说,抑或夏天的响沙湾唱歌累了,到秋天也要歇歇吧。
响沙湾其实是内蒙毛素里大沙漠的最边缘。罕台川以西是浩如烟海的毛素里大沙漠,500多公里沙海连成一片,人际罕至,游客见识的响沙湾只是它冰山一角。沙漠低洼处还有植物在顽强地生长,与大漠抗衡。
我独自一人赤脚在细沙里前行,虽然有些吃力,但能轻松踏过,软绵绵的沙粉犹如踩在面粉里。仲秋的响沙湾有几份朦胧,阳光被厚重的云雾掩盖,举目远望真有种大漠孤烟的感慨。沙滩上几簇沙漠菊花花团锦簇,争相怒放,散发出缕缕清香;十几只蜜蜂在花蕊中采撷,游人近在咫尺也不愿离去。一种不知名的阔叶草植根在沙中,刺阳吐绿,显示着蓬勃生机。
游人在响沙湾并不很多,但不时有三五成群的游客骑着骆驼在沙漠中游弋,体验着沙漠的风情。登上响沙湾西北顶峰,放眼眺望沙天一色,无边无际,无声无息,见不到“无风沙自走,有风沙成云”大漠景象。不到下午6点,游人便渐渐离去。我独自座在沙丘上朝西远望,西沉的太阳透过云层泛出火红的光芒,把响沙湾的沙漠染成一片金黄。一群骆驼载着游客昂首缓行,仿佛踏着金出从天际而来;原先恢朦的沙漠深处,折射出七彩光芒,美仑美焕,煞是壮观。哎呀,原来冷漠恐怖、号称死亡之海的沙漠也有绚丽多彩的一面,大自然真的是神奇莫测、巧夺天工啊。
◆大漠枭雄成吉思汗
早在孩提时代就知道中华民族一代枭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是毛泽东对成吉思汗浪漫的描述。植根心灵深处的成吉思汗,我有几份敬仰,几份神秘,更有几份向往。到内蒙拜竭成吉思汗陵自然是必不可少的行程,毕竟那是中华大汗帝国的天堂。
成吉思汗陵内蒙人简称成陵,位于内蒙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约70公里,离包头市约165公里。距在内蒙几十年的朋友介绍,成陵并非成吉思汗的灵寝陵墓,而是他的衣冠豕。成吉思汗身葬何处?千百年来中外历史学家和考古工作者一直在苦苦寻找,但时至今日仍无人知晓。成陵何在?成为世上正如玛雅文明古国为什么会消失而无法寻找答案一样的千古之谜。
走近成陵,给人一种气壮山河灰宏气势。正门是成吉思汗手持金戈,身披战袍,脚跨铁骑,仰天长啸,呼啸奔驰的雕塑;“成吉思汗”四个阳刻大字猷劲有力,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大气美观。拾级穿过成吉思汗巨型雕塑,由近而远展现的是大汗时期金戈铁马,将士驰骋疆场;大汗在金顶蒙古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横扫亚欧大陆四十余国的霸气与智慧;广阔肥沃的大草原,勤劳朴实、骁勇善战的蒙古人在大后方安详地从事农牧活动,男耕女织,孩子在在草原上天真戏耍……这一幕幕场景,被一蹲蹲硕大生铁铸造的雕塑定格在野外草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加上配置的音乐效果,让游人仿佛回到了那遥远的大汗金戈铁马、富饶强盛的帝国时代,令人浮想联翩。
#p#副标题#e#
穿越时空遂道,我们来到巨型露天版图面前,领略了大汗时期中华民族疆土是何等辽阔。我脚踏“故土”,万分感慨涌上心头。看来,我骨子里仍然埋藏着成吉思汗的帝国梦想。事实上近代中国百年耻辱,大凡中国人都不会忘怀。有哪个国人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强盛。如今自己的祖国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不再受他人欺凌,咱老百姓打心眼里高兴啊。
再往前面是成吉思汗博物馆。巨型油画,千米长卷,配以琳琅满目的实物,再现了三百多年忽必烈时代的成败兴衰、风土人情;让我们领略了这个马背上的民族粗犷、豪放、智慧与骁勇善战,从中也使我体会到了段氏先辈---鲜卑族为什么会消失、同化的根源。有人说,朱元璋是葬送大汗帝国---元朝的元凶。“八月十五杀鞑子”至今在社会上还在流传。其实,帝国的陨落有它历史的必然。一个横扫欧亚大陆、统治三百多年的大汗时代本来就是个奇迹;何况,辽阔的疆土、封建的治国方略、东西方宗教文化差异等等因素的制约,帝国不落梦不可能成为现实。朱元璋只是借“八月十五杀鞑子”成就了帝王梦想。
千秋大业兴与衰,功过是非任凭说。走到成吉思汗陵尽头,只见两蹲高耸入云的汗白玉马雕塑分外耀眼,但我们仍然没见到成吉思汗的墓。内蒙朋友说,汗白玉马雕塑下就是成吉思汗的衣冠豕。看来一代华厦民族枭雄成吉思汗墓仍然是千古之迷,可他的丰功伟业已铭刻在历史的记忆里,流淌在炎黄子孙的血液里,代代相传,永不陨落。
◆悲喜王昭君
王昭君墓位于呼和浩特市南郊9公里大黑河南岸,蒙古语称谓“特木儿乌尔虎”。对这位与大唐文成公主齐名的历史性女性,史学界历来评价很高,社会流传甚广。两位伟大的女性虽然相隔千年,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为了民族的和解与团结。历史和人民能够铭记她们,更多的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都希望和睦共处,相互依存,荣辱与共,唇齿相依。
王昭君,本名王嫱,字昭君,今湖北大兴县人。在秋风冷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