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花落无人听
原以为花落无人听
刘燕霖
烟花三月,春意正浓。山上那一树树的桃花梨花尽态极妍,绚烂得仿佛天边的云彩,山下游人如织,络绎不绝。
可等过几场夜雨,春花落尽,游人了三三两两几尽绝迹,徒留满树寂寞满山萧索。所以我常常以为,人们大抵是觉得落花太凄清,因而花开有人赏,花落无人听。
直到那日偶然翻阅报纸,映入眼帘的是熙熙攘攘的火车站,一位老者靠在长椅上,身体早已僵硬,一位僧人握住他的手,正为他念经超度。这张图片感动了无数的人。人来人往的车站,寂静逝去的老人,生命之花凋落,可那位僧人听见了这花落的声音,握住他的手为他超度,这是人性的温暖,也是对生命的尊重。
林海音在她的回忆性散文《城南旧事》中饱含深情地写过自己的父亲。父亲云世的那天正是她小学毕业的日子。她手拿鲜红的毕业证书回到家,却看见满院散落的石榴花和夹竹桃——没有父亲的精心呵护,花儿都落了。花落在地上悄无声息,可在她心中却轰然作响。她听见了花落的声音,更听见了父亲离去的脚步和沉甸甸的爱。
思至此,我想我错了。原以为花落无人听。可我渐渐明白,或许人们的确容易忽略这无声的花落,但在有心人听来,花落有声,是生命逝去的声音。
台湾作家龙应台在《目送》中提及自己看望一位老友。他年轻时雷厉风行,是驰骋江湖名声在外的编辑,年老时却脑中风被送入医院,家人对他不管不问,护士毛手毛脚很不耐烦。龙应台坐在病床前,感叹人情冷暖。的确,年轻时的他何等荣耀,见上他一面都难上加难,就像盛极一时的桃李,开得如火如荼。可花总会落,人终会老,幸而还有龙应台这样的朋友,静静地倾听花落的声音,握一握他冰凉的手。
常听人说,人上了年纪,就会变得喜怒不形,生死也看淡了许多,可这样年纪的人,反而更能听见花落。季羡林先生九十多岁时有一天散步,偶然路过不久前去世的老友门前。老友生前爱花,可去世后无人打理,竟弄得满院凄迷。九十多岁的季老在满院的落花中像孩子般哭泣,因为他听见了花落的声音,一生只一次,一去不复返。
原以为花落无人听,可现在我想,每一朵花凋落时,都是有人聆听的。聆听花落的声音,让它在内心最干净的地方激起回响,这是人性的善良与本真,更是对生命的挽惜和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