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窗前的沉思
记得一位领导说过,建议我们的领导干部如果有机会,每年去一去监狱,看看那些服刑人员,你会觉得自由的珍贵;去参加一趟逝去人的告别仪式,然后你会觉得生命的珍贵。
在数九寒天的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我和同伴履行公事,去监狱里同一个曾经是科级党员领导干部D谈话。
走近监所,呈现在眼前的是沉重的铁门,而被密封于高大厚实灰墙之内的,便是那个我们平时无法触及的特殊世界。
走进大门,极目所见的都是密集的铁丝网,荷枪实弹的武装警察。狱警告诉我们,哪里是监舍、伙房、以及提审的地方。顺着狱警的指点,我们十分惊讶地看到服役人员的生活环境,在人均不到几平方米的宿舍里,打扫干净的地面、排列整齐的日用品、“豆腐干”式的被子,如同军人的内务一般。在这里,这几平米就是人犯们的全部世界。
D先我们一步到达审讯室,站在铁窗的里边。那铁窗森严而冰冷,它是自由与非自由的分界线。多年不见,他消瘦了许多,背也显得有些驼了。
几双目光相对,他的目光先是充满惊叹,显然是对我们的到来感到突然。未曾开口,他的眼神仿佛就向我们倾诉着令人振撼的“忏悔录”,倾诉着他痛悔莫及的警醒,倾诉着他对自由和生活的渴望。
履行完公事的一切手续,同伴问:“你对组织的决定有什么话说吗?”“没有。”他欲言又止,眼里噙着泪花。“一切都悔之晚矣,后悔自己当初不该……”他稳定了一下情绪,“我对不起你们,对不起组织,对不起我的同事,对不起我的父母,对不起我的妻儿,对不起亲朋好友……”
谈话完毕,狱警领着我们离开审讯室。狱警告诉我们,在这里关押的犯罪人员当中,有不少人曾是国家机关干部,有的曾身居要职,曾有好的工作环境、幸福的家庭,却在金钱物质利益的诱惑下迈出了罪恶的一步,把自己送入了这里。
我们走出监所,雪越下越大。鹅毛般的雪花不断地打在我的脸上,瞬间又化作水滴,我们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D的目光、泪水、一声声忏悔依然浮现在我的眼前,回响在耳边。同情,忧伤,惋惜,又或是悲愤?我的思绪陷入复杂的沉思之中。
D作为一名正科级单位的“一把手”,虽然知道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挪用巨额公款是犯罪行为,身边也有不少领导干部因为经济问题被判了刑,但是他错误的认为自己当过兵,立过战功,由一般干部一个一个阶梯走上领导岗位,犯罪离自己似乎是遥远的事。抱着严重的侥幸心理,在金钱的诱惑下,他慢慢的利欲熏心,胆大妄为,自我陶醉,麻木不仁,置国家法律于不顾,一次次的利用手中的职权,收受财物,挪用公款,越陷越深,难以自拔,最终走向了犯罪道路。
他不但亲手毁了自己幸福的生活,也让自己陷入了心灵的泥潭。
远处,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万家团聚的新春佳节就要到来了。他不能和家人团聚,他可是上有年近古稀的父母,下有妻儿啊!他的老母亲身体本来就不好,不知能否可以经得起这雪上加霜的打击。
在离开监所的那一刻,我再次把目光定格在这个威严的地方。“诗堪入画方为妙,官到能贫才是清”。是啊,清贫作为一种操守、一种境界,永远不会过时。一名国家公务员,若要不成为失去自由的人,永远远离这样的铁窗生活,就必须对党纪国法要心存敬畏,遵纪守法。“良田万顷,日食三餐;广厦千间,夜眠八尺”。明朝朱元璋曾经告诫官员:守着自己的俸禄过日子,就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然不满,但取之不尽,用之不绝。我们的公职人员都应该有守住“一口井”的境界和智慧,秉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原则,在金钱物质利益面前始终保持健康的心态。
腐败让人唾弃,廉洁让人敬重。是为一些物质的享受而背弃做人的原则,铤而走险成为人民的罪人,到头来,以声声忏悔悲泣收局,还是甘于奉献,仰俯无愧于天地,做一个大写的人,受人敬重的人?我觉得,这应是每一个从政者“日省三身”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