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花果树

2016-02-22 08:04 | 文/韦永稳 | 2295次阅读 | 相关文章

桂西北的山沟和河边到处长有一种无花果树。记忆中它是滥生的落叶植物,肥胖而弯曲的支干上直接生出一簇簇的果实,映衬在宽大的绿叶里。最奇特的是,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花瓣,它仿佛省略了开花的过程直接结出果实。我猜想,这大概就是无花果树名称的来由。

无花果树曾给我带来快乐。炎热夏天的午后,水牛都会从高坡上下到河中泡澡,我们几个放牛娃也到河里游泳,几棵粗壮的无花果树就斜生在河岸边,果实成熟到红得发紫,叶子变成翠绿,像是营养胀满自溢的炫耀。先摘下几颗熟透的无花果,它们还带有阳光的微温,掰成两半,用嘴吸吮一垛灰白色果浆,鲜嫩甘甜滑爽入喉,再剥褪去外皮,咀嚼淡红色的多汁果肉,清香满颊。再光身攀爬上伸入河面的无花果树干,跃入河中,看看谁的姿势更好看,比比谁弹起的水花更高和发出的声音更响亮,那树干被我们磨得溜光。擦干叶柄上沁出的乳白液体,仅用两张宽大的叶子,几节短小木棒,我们很快就可以拼出一顶顶遮蔽烈日的凉帽,绿叶特有的腥臊味道罩住一张张天真的笑脸。夏天多下阵雨,一旦雨霁云开,把凉帽取下,倒转过来,它便成了装载许多不知名的食用野果工具。

料俏春寒还没退尽,农家水牛的料草依然稀缺,母亲教我摘取无花果枝头的嫩叶,叶子只有我小手掌大。母亲穿着做活的衣服,根本不顾及叶柄滴出粘人的乳白色液体。她的衣服上早就缀满灰黑的斑点,这些渍斑都是那液体早先粘下的印记。在童年时,我认定母亲无所不知。我曾向母亲询问过无花果树名称的由来。母亲却给我讲了一个让我敬畏的故事。说从前无花果树是正常开花结果的,也不叫无花果树,后来才无花而结果。有一个人,好吃懒做,不听母亲的话,天天吃喝玩乐。他家屋前的小溪边长着一棵大树,没事他就躺在树下的大石上睡觉。有一天,他母亲劝他做事,他又无动于衷,等他一觉醒来,本来花开满枝的大树就不见一朵花儿,母亲也离家出走了,他伤心在哭了。那晚他做了个一个梦,梦见他母亲到很远的地方去了。村民说除非他以后变成个勤劳的人,他的母亲才会回来。满树鲜花的消失是对他懒惰的严厉惩罚,如果再不改掉懒惰的陋习,屋前的大树都不再结果,他的母亲也永远不回来。后来这人变成一个勤劳致富的人,他的母亲也回家了。为了让他时刻记住要做个勤劳的人,那大树从此不再开出艳丽的鲜花,但依然在夏季末期满树挂果。树叶柄里的乳白色液体是那人伤心的泪水化成的。人们看到这树太奇怪了,不开花但结果,于是就叫它无花果树。

长大后,我曾问母亲为何那样编个故事。母亲只是淡然一笑,不作回答。后来我又为我再这样问母亲而自惭起来。我开始回想母亲讲的那个故事。那应该是对无花果树名称来由的正确“误读”。又回想起母亲身穿缀满渍斑的衣服,教我采摘无花果树嫩叶的模样,我不禁暗笑——母亲本来就是我生命里的一棵无花果树。

评论

  •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我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