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体诗的欣赏

2012-03-12 00:15 | 文/wei0201 | 905次阅读 | 相关文章

说起自由体诗,不能不提到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已经成为中国现代诗歌中的代表之作,欣赏它的文学爱好者源源不断,竞相争阅,百读不厌,喜爱有加。这的确是一首优美隽永、荡气回肠的好诗。

这首诗创作于1928年,这首令人难忘的抒情诗并非只是诗人的想象,而是长久积存在诗人心中情感的再一次爆发。康桥是诗人曾经求学于剑桥大学的所在地,在故地重游后,诗人将满腔深情倾注在诗的语言中,写下了传世经典之作——《再别康桥》,久违的他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的无限眷恋和依依惜别的深情。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诗一开头就写得很飘逸,诗人别开生面地连续用三个“轻轻的”,就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飘然而去,他那深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是诗,又是歌,声调是那样的悠扬,意境是那样美妙。

从第二节开始,诗人由衷地抒发着对康桥的爱: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诗中描写诗人披着夕照,在柔波的康河里泛舟,河畔的金柳成了夕阳中的新娘”,心头不由随着“波光里的艳影”而荡漾。树阴下的水潭,变成了“彩虹似的梦”。美妙的景物与诗人的心情交融在一起。

最后,诗人又写出了一层新的意境,感情真挚而深沉。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是寻梦吧?“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然而,“我不能放歌”,“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一切都寂然无声,就连青草丛中的夏虫似乎也体会到了离别之情而“为我沉默”。往日美丽而欢愉的康桥,今晚也沉默了,一切的一切都为诗人的离去而沉默。就这样,静静的意境将诗人默默无语的心境推向极致,诗意也随之递进,强烈地表达出诗人惆怅、依恋、无奈、的复杂感情。在这结尾部分,又接连出现三个“悄悄的”,既与开头回环对应,又象余波似地渐渐荡漾开去……“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因为诗人已在康桥度过了一段极其美好的时光,康桥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康桥赋予了诗人新的生命,又何必带走一片云彩呢?全诗一气呵成,节奏舒缓,韵律和谐,情景交融,动人心弦。

自由体诗——顾名思义,自由自在地写。虽然它不同于旧体诗中的古诗和格律诗,既没有固定的节、行、字,又没有平仄、对仗、押韵、粘连等方面的严格要求,而且还不具有那样整齐划一的“音步”(每行诗中的基本停顿)。但自由体诗在节奏上还是讲究的,韵律上押韵也是必须的,只是押韵方式充分自由而已。

好的自由体诗也同样讲求生发想象,创造意境。且看台湾诗人张朗写的一首诗《怀人》:

绵绵的春雨

为我的小楼

挂起了一幅长日不卷的珠帘

无端地敲响了

满楼的寂寞

独对长窗我

想烹一壶茶想写一首诗

又想你翩然来临

穿帘而入

茶正开,诗刚成

春天,下起了雨,我坐在小楼中,连绵不断的春雨,象“挂起了一幅长日不卷的珠帘”,而且,敲响了“满楼的寂寞”。为了消解这难耐的寂寞,我烹茶、写诗,还想起了“翩然来临”的你,在你进来时,“茶正开,诗刚成”。诗中,先写现实中无比孤寂的我,后写想象中何等惬意的我。两相对比,令人眼前一亮。全诗之妙,还在于妙在“言有尽,意无穷”。诗中所怀的人是谁呢?是风度翩翩的朋友,还是妩媚动人的情人?让读者去想象,一种朦胧美,极富思量地浮现在读者面前。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尤其如此。自由体诗用比较自由的形式来抒发诗人汹涌澎湃的激情,这激情来源于生活。好的诗大都是紧扣时代脉博的。

在前不久发生震惊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感天动地的英雄人物,也涌现出不少非常优秀的诗篇。其中载于“人民网”署名“北极苍狼”的诗《震撼世界》,即为一例:

生命如同羽毛一般轻吗?

地动山摇,

一个民族被惊。

你的呼唤很微弱吗?

天上的救援在飞越,

地上的救援在急行。

你的痛牵动了一个民族的神经,

滚滚热泪,

烫出每一个人血性。

坚持住,我的兄弟姐妹,

你的家也许已经破损,

可你还有一个大家庭!

我们曾经熙熙攘攘地各自生活,

地动山摇,

动出的是我们的亲情摇出的是我们的亲情!

一个民族站起来了,

让世界

睁大了眼睛!

欣赏诗歌的关键和着眼点,不仅在于体味出诗的意境,更重要的是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评论

  •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我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