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之路
余雪是个睫毛修长、眼睛大大的美女,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姑父是小县某个乡镇学区的校长,给余雪找了份代课教师的工作,工资是公派教师工资的三分之一。余雪算是安顿下来了,在乡镇幼儿园哄小孩子,幼儿教育的课程很简单,她能应付得过来。
余雪在幼儿园教学,清秀妙丽的她与村里游手好闲的帅哥小温触电了,立刻迸溅出了热情的火花。小温有事没事地总找余雪,天南海北地胡扯乱说。余雪起初不胜娇羞,一见小温她白嫩的双颊就飞起了红云,娇媚极了!小温目若朗星、玉树临风,的确是一表人才,他没上过高中,父母去世得早,依靠开药铺的哥嫂接济生活。余雪和小温的感情发展日渐浓烈,两人卿卿我我,大有谈婚论嫁之势。不料,余雪的姑姑姑父因为小温没有正当职业,家又贫寒,小温长得太帅,在村里名声也不大好,因此,姑姑姑父强行阻拦了余雪与小温的恋爱关系。余雪只当了一年半幼儿园代课教师,幼儿园周围的村民们谣传余雪和小温关系不寻常,有人说小温带着余雪去外县医院堕过胎等等,余雪实在忍受不了这些流言蜚语,她辞掉工作跟着村里要好的几个女孩子去省城打工了。
在省城,余雪和同去的女友应聘到一家四星级宾馆做服务员,宾馆距离省化工厂比较近,常有化工厂的工人来宾馆住宿或者安排亲戚们住宿,一来二往,化工厂眉清目秀的小苏喜欢上了清丽的余雪,余雪也想及时逮住留在大城市的机会,她总是含情脉脉地与小苏交往,久而久之,他们热恋了,很快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他们取得了双方父母的同意,在省城租了一套三十几平米的房子就安家落户了。于是,余雪梦寐以求能够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小苏在坚持不懈地努力,余雪也打工攒钱努力地奋斗。婚后第二年,余雪生了个和余雪一模一样的胖乎乎的女儿,余雪哺育孩子不能出去工作。家庭重担全压在了小苏一个人的肩上,余雪花钱本来就大方,生了孩子后仍不知节俭,小苏怕余雪把钱乱花了,小苏挣得工资不肯乖乖地交给余雪管理,他们的家庭生活简单清贫,经济拮据。余雪手头紧张,就抱怨小苏,小苏不理不睬,两个人的矛盾越来越多,遇到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现实问题,他们的婚姻生活很快就出现了危机。小苏不喜欢回家了,接着和这个社会所有变心的男人俗套的风流故事一样,小苏有了外遇,是同单位的一个仰慕小苏很久的长相一般的女子,那女子因为小苏爱上了漂亮的余雪而失望很久了,她也一直没有找到中意的对象,见小苏婚姻不顺,便有意关心小苏,余雪没工作,那女同事有稳定的工作,小苏自然而然地和同事好上了。小苏以在省城消费太高为由,把余雪和孩子送回几千里之外的农村老家休养生息,他则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地在城市里混生活。余雪带女儿过了两岁,把女儿丢给公婆去省城与小苏团聚,小苏租了新房,早和女同事生活到一块去了。余雪哭闹也于事无补,倔强的余雪只能选择离婚,前提是她不要女儿,她不想因为女儿影响了她再婚的路程。
余雪在城市里漂泊,换了好几份工作,餐厅里她干过,超市店员也做过,她还做过传销等等,不管做什么事情工资都很低,仅仅能够维持她一个人的生活所需,要想在大城市安个家谈何容易。也有打工仔向漂亮的余雪求爱,可余雪根本不想找个四处漂泊的打工仔,她不想把自己从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又落户到更加荒远偏僻的村庄里去,她想扎根城里,摆脱贫穷落后的农村生活。可想找个让她称心如意的郎君,实在是难上加难。余雪单打独斗,混迹城市三年多之后,实在无法安居乐业下去,父母又让在家乡小县工作的姑姑姑父给余雪找了份在县城职校看管女生宿舍的工作,学校提供免费住房,余雪在父母地再三催促下回到了家乡。
余雪一个人呆在县职校的宿办楼里,虽有姑父这个校长的面子,给她提供了一台老旧的电脑和一台十四英寸的电视,她可以在宿舍里用电饭锅做饭,自个谋生,自个打发时光。可寂寞毕竟太漫长了,余雪一个人勉强忍受了一年时间,心中越来越牵挂思念女儿了,她开始周末经常跑到前夫小苏的老家看望女儿。小苏早已经生了儿子,余雪极力争取女儿的抚养权,苏家不给她女儿,为此她把苏家人告上了法庭,通过法庭调解,余雪争回了女儿的抚养权,带着已到二年级的女儿到县城一小上学。女儿的长相和智力都随余雪,人长得漂亮,但学习成绩很差,记忆力尤其不好,老师经常唤余雪去学校交流女儿的学习情况,余雪只是勉为其难地笑笑:“我女儿智力不行,又是单亲家庭,就让她混着呗,能念多少是多少,我也不指望她能学有所成。”老师见余雪如此放任自流的态度,也就不再管教她女儿,任其自然发展。女儿的学习成绩从二年级起,一直是全班倒数第一,到后来,还发展成了全级六个班的倒数第一,余雪无可奈何。
争取到了孩子,余雪向派出所申请,给孩子换姓更名,叫余菲菲。姑姑姑父一直在四处托人给余雪介绍对象。直到菲菲四年级的时候,才算给余雪撮合成了对象,是个乡村小学教师,姓李,有房子,离过婚,有个女儿,比菲菲大两岁,前妻带走了。经过简单地交往接触,置办了几桌简单的酒席招呼了一下最亲近的亲戚,余雪和李老师结婚了。余雪带着女儿住进了李老师九十多平米比较宽敞的楼房里,李老师平时在乡下工作,直到周末才回来。起初,李老师积极主动地缴纳水电费、物业费,还给家里买菜买面,给余雪和女儿一些零用的钱。余雪以为自己找到了幸福,她很珍惜为人老实憨厚的李老师地关爱,余雪辞掉了职校看宿舍的工作,在家附近的一所超市站柜台,每月能收入一千元,可以贴补生活所需。
余雪以为她如果能给李老师生个孩子,那就可以和李老师真正地融为一家人了。余雪怀孕了,却是宫外孕,差点要了余雪的命,医生诊断余雪再也不能生育了。李老师的脸也骤然变了,他非常失望,似乎觉得两人在一起没有共同的生活目标和追求了,只不过是他承揽了一对母女,给自己增添了累赘而已。然而结婚才一年,余雪尽力表现得贤淑聪慧,李老师无可挑剔。李老师便采取了冷却不理的策略,他不再缴纳水电费及其他生活费用了,总是发信息让余雪自己去交,也不给余雪母女一点钱花。余雪气恼不已,姑姑劝她,权当她住了一套不用交房租的房子,没什么,只要有房子,其他费用可以付得起,反正房子大多数时间是她和女儿住着,李老师只有周末和寒暑假来住住,她省吃俭用能养活得起。
后来,余雪又换工作了,她加入了一家大型建筑公司,和几个人专门负责建筑公司财会方面的事务,薪水还算可以,她能绰绰有余地负担起一切生活费用。至于和李老师的婚姻能否维持长久,余雪心里没底,过得胆战心惊的,她忍耐着,凑合着,唯恐哪里惹恼了李老师会被逐出家门。余雪的女儿已经上初中了,在余雪地教导下,很乖巧听话,就是学习差。余雪只管小心谨慎地维持着当前婚姻,不敢推测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