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平民情怀”有啥看点?

2015-11-29 08:45 | 文/枫株湖 | 1180次阅读 | 相关文章

习近平“平民情怀”有啥看点?

2012年11月15日,59岁的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成为首位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中共最高领导人。在当天中午同500多名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坦陈肩负着沉沉的担子,把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使命概括为三个责任:“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

习总书记身上有浓厚的“平民情怀”,“这或许与他的经历有关”,因为“实际上他要比一般平民子弟更早地经受生活的磨砺。”他是以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信任、爱护与支持,也因此很早形成了他的平民情怀。履新后,他在和其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一起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习近平始终把“人民的梦想作为自己的梦想”。45年前,他曾作为知青到陕北农村插队,一干就是7年,他的第一个“官衔”,是构成中共组织体系“细胞”的大队(行政村)党支部书记。2007年,经过多年基层和地方工作历练的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担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任中央党校校长。他随后担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和中央军委副主席。5年来,他直接参与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研究制定,参与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组织实施。从陕西到北京,从河北到福建,从浙江到上海,从西部贫困地区到国家政治文化中心,从东部欠发达地方到沿海发达地区,习近平从政经历遍及村、县、市(地)、省(直辖市)和中央党政军主要岗位。他常说,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要“常怀忧患之思,常念人民之托”。他常为治官拍案而起,说道“是得罪几千干部,还是得罪几百万群众?”!习近平待人宽容厚道,但在涉及群众利益的大是大非面前,又非常坚持原则。他常说,“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不要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主政浙江时,他大力推进干部作风建设,一年时间里,有许多干部就因为不作为而受到处分。习近平又是一位很有人情味的领导。他不忘师恩,每逢过年都会给老师送上问候和祝福;他尊老爱幼,在正定时把县里第一辆小卧车让给老干部用,还特地设立了老干部病房和活动室;在福州时他长期资助家庭困难的孩子读书,直到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当选为总书记23天的习近平首次离京赴外地考察,来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省,第一站选择了深圳。此行一路,他轻车简从,与群众直接接触、亲切交流。2012年12月8日,他来到深圳莲花山,在众多游客注视下,向邓小平雕像敬献花篮。随后,习近平走到人群中,与群众握手,向大家挥手致意。习近平此次在广东考察走的路线,20年前邓小平视察南方时走过,颇具深刻寓意。有媒体赞扬“他是一位带来执政清新风气、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领导人”。

知青的岁月锤炼了习近平善于驾驭大局的工作能力。1969年初,不满16岁的习近平主动申请到陕北农村插队,来到了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由于窑洞里跳蚤特别多,他被咬得浑身都是水泡,只得在炕席下洒农药粉来灭蚤。那些年,习近平几乎没有歇过,种地、拉煤、打坝、挑粪……什么活儿都干过,什么苦都吃过。在乡亲们眼中,能挑一二百斤麦子走10里山路长时间不换肩的习近平,是个“吃苦耐劳的好后生”。梁家河村村民梁新荣那时只有十多岁,今天回忆起习近平在基建队干活的情景时,还是历历在目:“他是真干呢!经常卷起裤管、光着脚,站在刺骨冰水里干活,穿一件蓝色的旧棉袄,腰里系一根点炮时用过的导火索,没有一点书生的架子。习近平当年下乡地区百姓这样评价他:“吃苦耐劳的好后生,朋友聚会爱喝点”;“他(习近平)是个吃苦耐劳的好后生,干活不惜力、有知识、点子多”;“习近平以那时的年纪,生活上要自立,语言上要交流,劳动上要吃苦,他能走到今天并不奇怪,踏踏实实做事,从小没有靠他父亲,靠自己走自己的路。”值得一提的是,习近平当年做知青时尚不足十六岁。习惯了在大城市生活一下来到严重贫困、极度落后、人地生疏的农村,绝对有到了另一个世界的感觉,那种震撼和悲凉可谓刻骨铭心!…这真实的中国一课,弥足珍贵!做过知青的习近平对驾驭大局当然充满自信!”

“既勤俭节约又对家人要求严格”的家风让习近平受益无穷。据习近平的母亲齐心回忆,丈夫习仲勋还曾多次对儿子习近平说:"近平,不管你当多大的官,不要忘记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真真切切为百姓着想,要联系群众,要平易近人,对干部有毛病有错误,要先跟他打招呼让他改,要是他还是不改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批评教育要从严,但要给人出路。" 在习近平走上领导岗位后,母亲齐心专门开家庭会,要求其他子女不得在他工作的领域从事经商活动。受父母耳濡目染影响,习近平秉承家风,对家人要求也非常严格。他担任领导干部后,每到一处工作,都会告诫亲朋好友:“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不能打我的旗号办任何事,否则别怪我六亲不认”。无论是福建、浙江还是在上海工作,他都在干部大会上公开郑重表态:不允许任何人打他的旗号谋私利,并欢迎大家监督。

习近平常念亲情友情,常抒家国情怀。习总书记的“真性情”突出体现在他浓浓的亲情、友情、乡情和厚重的家国情上。在他的话语体系中,经常出现孩子、老人、家庭、生活,感情细腻而真挚。他与家人推着坐轮椅的父亲、与母亲牵手散步、早年骑着自行车载女儿等照片,温馨又温暖,流淌着柔情似水的孝与爱。他作为亲属参加纪念习仲勋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让人倍感亲切、倍受教育和倍加感动。他在福州任职时,夫妻两地分居,每天都会给妻子打个电话问候;出访时,他在飞机舷梯上为夫人撑伞、手挽着手走出舷梯,一幕幕“举案齐眉”的情景,动容动心动人。在彭丽媛眼中,丈夫习近平既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也是一个普通的人。他喜欢吃陕西、山东家常菜,朋友聚会时还会喝酒助兴。他喜欢游泳、登山,爱看篮球、足球、拳击等比赛,有时也会在深夜看电视转播的体育节目。他们夫妇俩为女儿取名明泽。“清清白白做人,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是他们对女儿的期许,也是他们质朴家风的写照。

由此可见,在习近平的身上凸显出来的这种平民风格说到底更是共产党人公仆情怀、公仆意识的表现,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因此也是一种示范、一个标杆,是克服官僚主义的一面镜子和一部教材。

评论

  •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我来评论